2009年2月18日星期三

自序

因为工作的缘故,我每个月都要向别人推荐一本书;也时常有人以为我是喜欢阅读的,找上门来请我推荐一两本书;偶尔还会由于自己一时兴起,与友人在书店中闲逛时卖弄一番,吹嘘哪本哪本书如何了得,旁人看了不免以为是书商雇来的托儿。当然,坐在茶馆里与同道好友谈天论地,侃些近日阅读的书本,是件颇为惬意的事情,只不过聊得时间长了,几个人之间的论题越岔越远,个个滔滔不绝口若悬河,其实是鸡同鸭讲自娱自乐。
把读书当作是公共话题,私下说我是有些反感的。
阅读这件事情,多少有些类似穿衣吃饭,非得依了本人的兴趣或口味方才有意义;由旁人红口白牙地先议论一番,便会觉得是咽了别人嚼剩的吃食,恶心往往在所难免。再者,于某些读者来讲,读书总是一种隐私,喜欢读什么书,或者在那白纸黑字间攫取了何种快感,有时是不能示人的,甚至是羞于启齿的。最恨有人撑个读书会之类的场子,你若闭口不谈便显得落于人后,但凡开口却又像剥光衣服暴露了私处一样,浑身上下不自在。
读书如此,写作亦然。
早有人抛出“文学大便说”,虽言辞不雅,还是确有其道理。虽说写出来的未必都是文学,可中国人但凡识得二三十字的,便免不了舞文弄墨一番,特别是要讲究些情调,即便是张狗屁不如的便条,也保不齐有人当成是字字珠玑的杰作自赏。当然,私人写作还是有的,比如日记,或者博客,其初衷无非是当作备忘录自我娱乐,殊不知到了中国这热爱写作的地方,就全都变了味道。个个妄图搏个名博的头衔,顾不上脸面和脑容积,一股脑全都扎进去蹭泥搓澡,搅得原本清亮亮的一池子水,成了五颜六色的染缸,杂在一起就是个浑字。
若想搏出位,照我们常听常说的行话,就是追热点。可惜热点不是每个人都能挖掘的,于是追字就显得尤为关键。无论什么大事小情,也不管是不是碍着了自己的痛痒,非要跳出来议论一番才肯罢休。说起来这议论是非搬弄短长,也是中国人的一大癖好,而且每每议论必是声调高昂或者党同伐异,且不管议的论的是否合情合理,好像谁嗓门大、谁势力壮,谁就是掌握真理了。君不见我们这一行里,已经培养出无数骂人不吐脏字、嘴巴强过脑子的精英了嘛。
当我写下这番话时,其实内心何尝不是阴险毒辣的呢?
没错,我也是个喜欢讲究个所谓情调,或者热爱凡事凑个热闹的粗鄙之人,也时常头昏脑热地跳将出来成了舞台上的小丑,荒诞的事情看得多了也干得多了,也免不了贪图所谓虚荣而出卖了人格和时间。可是我越这样折腾,就越觉得恶心,渐渐地便连自己都觉得无耻了,索性歇了笔、闭了嘴,图个清静罢了。
然而我毕竟不是能够超凡脱俗的人,修炼到了宠辱不惊的境地。差得远了。又或者内心狭隘到极致,盛不下任何委屈怨气,偏要找个地方一股脑发泄出来。明明是别人招惹了你,你若骂出来就成了你的不是,别人就会说你这人如何不够成熟,如何没有涵养。也罢,明面上大家一团和气,找个安静的角落自己骂骂,说不定隔天看了那些猪狗不如的家伙,反而会有种目空一切、沾沾自喜的优越感呢——我骂了你,你都不知道,傻逼!
瞧瞧,又粗鄙了一回。
前几日桃白白建议我重开博客,鉴于上述原因便搬离了新浪,躲到这么个清静的地方来。新浪那就是睡车马店的大通铺,什么时候都热热闹闹地跟个菜市场一样嘈杂,不像这里,有种独门独院的错觉,朋友来了好招待,无人登门也无妨。搬家了,名字也换了,希望风格也能换一换。在此给自己立下个规矩:
一不无病呻吟,不搞花里胡哨的形式主义,或文或图纯粹只为个人娱乐,不求炫耀什么情调;二不装疯卖傻,有话直说、没话不说、实话实说;三不求他人说好,也不管谁来登门,只求自己痛快,玩得高兴就好。
仅以此为新博客作序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